每年11月到隔年2、3月來台灣度冬的小辮鴴(Vanellus vanellus),因頭頂一撮上翹的冠羽好像髮辮得名;這幾年來,數千隻小辮鴴會在冬天集結於雲林的土豆(花生)田裡,因此又有「土豆鳥」的暱稱。早期台灣鄉村則稱作「田貓仔」,則因這種常出現於田裡的鳥,會日夜發出像小貓尖細的叫聲。(網路資料)
這群小辮鴴一共25隻,起飛後繞行一圈又降落原地。
小辮鴴分別於2021/10/28和2021/12/19拍攝於華江雁鴨公園。
小辮鴴與小水鴨,都是過境鳥。
飛行的小辮鴴。
起飛,繞行一圈又回原地,如果受到干饒,就全部飛走他地。
以上小辮鴴是2021/12/19拍攝的。
以下小辮鴴是2021/10/28拍攝的。
小辮鴴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一種過境鳥,關於小辮鴴的生態只限於電視上看到雲林縣元長鄉的農民友善環境。
今年2021/10/28一群約30隻嬌客來到華江雁鴨公園作客,我在午後來到華江雁鴨公園,看到約20位鳥友大砲對準新店溪,趨前一問,鳥友說是在拍小辮鴴。
小辮鴴飛行。
小辮鴴(學名:Vanellus vanellus)又名鳳頭麥雞,是一種鴴科麥雞屬的鳥類,多數是候鳥。每年夏天在中歐、東歐、哈薩克至中國東北一帶一帶繁殖,冬天到華南、日本、印度、西亞、法國、依比利半島和北非越冬。(維基)
驚鴻一瞥小辮鴴~影音~
於是跟著湊熱鬧,拿起相機,手持盲拍,胡亂盲拍要收工時,恰巧小辮鴴群起飛翔,拿起相機對空盲拍,雖然匆匆拍攝,也拍了數張小辮鴴飛行的照片。小辮鴴群在空中盤旋後往南飛,消失於空中,心想,期待這群嬌客常駐華江雁鴨公園,期望再見。
2021年土豆鳥大集合小辮鴴普查:今年共173位愛鳥志工參與普查,配合防疫避免群聚也採直播報數,志工不畏超級寒流襲擊辛苦到田間實地完成調查統計,雲林野鳥學會今天公布全台小辮鴴總數9455隻,其中雲林縣就多達8184隻,也為公民科學教育畫下完美句點。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934/5201672
小辮鴴群在空中盤旋後往南飛,消失於空中。
隔天,就是今天(2021/10/29)早上、午後去了兩趟,沒看見那群嬌客,失望之餘!默默希望嬌客小辮鴴群再來。
2021/10/28-29/2021/12/19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