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安宮:
地址:鹿港興化巷64號。
怎麼走:鹿港鎮三民路,參觀一級古蹟-鹿港龍山寺後回到三民路路旁就有指標,興化巷狹窄,最好走路進去參觀,廟旁是[九區巷]。
簡介:
康熙二十三年建,為鹿港最早的媽祖廟,全廟沒有柱子亦無廂房,殿宇簡樸而有古色。民國85年整修過,歷史悠久可惜規模不大只能列為三級古蹟縣政府保管。
軟身媽祖
興安宮除了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外,尚有自湄洲媽祖廟恭請分身而來的「軟身媽祖」。「軟身媽祖」就成了興安宮的鎮宮之寶,而且也是台灣的媽祖信仰中,一項頗具歷史意義的文物。﹝為了防止如此重要的文物失竊,廟宇管理人將之安奉於親戚家中,故無法在宮中見到。﹞
↑興安宮旁的古厝
金門館
地址:金門街54號
怎麼走:參觀鹿港文武廟─三級古蹟後出青雲街的交叉口後右轉,即可看到。或是參觀一級古蹟-鹿港龍山寺後出青雲街就有指標
簡介 :
乾隆五十二年建,屬廟宇兼同鄉會,又稱浯江館。建築古色古香古意然。溯源 :
大約在乾隆五十二年﹝西元1787年﹞左右,一群金門駐台的水師以及從金門移民而來的居民建立了此館。今所存的金門館為許樂三於清嘉慶十﹝西元1850年﹞捐出土地,由各地金門駐台的水師官兵以及鹿港地區的船商共同出資修建的。廟內有道光十四年和咸豐五年的「捐款提名碑」,可以看出當時的官兵踴躍捐款的情形。
奉祀:
蘇府王爺的傳說
金門館主祀的是蘇府王爺,蘇府王爺原祀浯江嶼,因此金門館又稱「浯江館」。相傳蘇府王爺原是唐朝的將軍,其名字為蘇永。蘇永因協助官方開發金門,又抵盜匪的入侵,使金門人免除海盜匪寇的侵襲。金門人感念其恩澤,死後奉為金門的守護神。
地藏王廟
地址:鹿港鎮力行街2號
怎麼走:鹿港文武廟─三級古蹟後出青雲路約
↑捐款紀念碑↓香爐
簡介
嘉慶二十年,由鹿港八郊士紳創建,山門壁畫線條流暢有力、顏色優雅甚具民間藝術價值,每年農曆七月都舉 辦普渡法會。
溯源
初為一草廬小廟,乾隆二十二年自四川天竺尊巖迎請地藏王金身奉祀後,香火逐漸鼎盛,於是地方人士乃倡言重修。嘉慶二十年﹝西元1815年﹞,八郊重建天后,因尚有餘資,乃撥款改建,始成今日面貌。
奉祀:
地藏廟主祀地藏王菩薩,從祀則有註生娘娘、十殿閻羅與境主尊神。
城隍廟
地址:位於中山路366號。
怎麼走:進入鹿港市區中山路往天后宮方向走,過鹿港警察局、消防隊不久就到。
簡介 :
乾隆十九年建殿內藏有字畫古物琳瑯滿目,殿前置石獅一對。
溯源
城隍廟相傳是創建於清乾隆二十年(西元1755)左右,其詳細年代則尚無從考訂。一些研究歷史的學者根據廟中所保存的文物推測,可能是在道光19年所興建。此廟又名『鰲亭宮』,相傳是由福建泉州石獅鄉分香而來,。由於主祀的城隍爺曾被封為侯爵,因此廟內可見到懸有一『忠祐侯』的匾額。道光三十年曾有大規模的整修,同治年間亦曾修建一次。
主祀 :
城隍廟主祀的是城隍爺,然據傳城隍爺並非只是固定的某一位神明,而是由玉皇大帝所指派。為何如此呢?首先得清楚城隍的涵義。「城」是城牆的意義,「隍」則是護城河的意思,人間的是非恩怨由地方的官府定裁,而陰間的賞罰得咎則由城隍職司。 因此,勢必要選一位公正不阿、富正義感者來擔任。如此一來,生前對地方有貢獻,且能堅持公平正義的人,就會被選為當地的城隍爺。除了城隍爺外,尚有專司協助審理判案的文、武判官,負責追捕犯人的王朝、馬漢、張三、李四四大名捕,負責擒捉押解犯人的牛、馬、枷、鎖四爺及范八、謝七二位將軍,掌管陰陽功過賞善罰惡的十二司尊神等。而民間也相信城隍爺是位公正無私的神,一旦有糾紛發生時,就會前來城隍廟請求請城隍爺的『神判』。
因為趕時間和無處停車所以沒進入廟內參拜,下次回鹿港再補足照片。
中山路老街。玉珍齋 。↑1.往天后宮 2.中山路,出入鹿港 3.市場
摸乳巷:
地址:位於菜園路38號旁巷內,或者從三民路238巷進入後左轉,即可看到兩側有高牆狹窄的小巷道,此即摸乳巷。
簡介 :
原為前後街之通道,因其狹窄,僅容一人穿越,二人則必擦身才可通過,因此有摸乳巷之稱。
2008/05/25
鹿港采風:
http://www.lukang.gov.tw/c/cindex.htm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