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洞岩場海岸可以看海、聽濤、 攀岩、 海釣、 浮潛。更是走在3500萬年美麗節理紋路巨石地質岩層欣賞美麗的景觀。
龍洞灣岬海域岩場。
龍洞攀岩場(龍洞岬)位於東北角海岸,介於鼻頭角與和美之間,其海岸線全長約兩公里,地形蜿蜒崎嶇,如同蛟龍盤據而得此名。其岩質為北部地區最古老的四稜砂岩,自3500萬年前開始沈積,並於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中由海平面逐漸升起。由於經年累月的風化、海蝕、地殼運動、地震、颱風等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下,才形成如今表面粗糙且質地緊密的嶙峋岩壁,使其成為全台灣最富盛名的天然濱海岩場。(維基)
龍洞灣岬、龍洞岩場危險海域,沒有配備救生器材與救生員,攀岩、浮潛需要專業人士陪同!
濱海公路進入龍洞漁港、和美國小。
龍洞漁港,早起的漁民已經在處理捕獲的河豚了。
(河豚需要專業處理,沒經驗者勿自行處理!)
和美國小旁是龍洞岩場和龍洞岬步道北邊的入口處。先循步道往龍洞灣岬,回程再往龍洞岩場。
往西靈巖寺。
龍洞岬步道。
解說牌。
龍洞第一支(四稜砂岩)。
龍洞灣岬步道續行是停車場,再下行是西靈巖寺出濱海公路。
龍洞灣岬觀景台,位於停車場公廁對面。
警語,意思是下面的路是下到海邊的必經之路,不要惡作劇丟石頭!
觀景台旁邊步道。
遠眺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及三貂灣、三貂角。
龍洞岬,遠端為鼻頭角。
龍洞灣岬要經過兩段垂直拉繩索才能下到岩石平地。
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及三貂灣、三貂角。
歡樂、看海、聽浪、險境、釣魚、奇岩地質景觀。
中場休息,我們將自己帶來的食物及包裝袋帶回;龍洞灣岬海灘發現很多釣客將包裝魚餌的塑膠袋丟棄!部分釣客的環保意識及公德心有待加強!
龍洞灣岬四稜砂岩,遠端為鼻頭角。
回程要拉兩段短短的繩索上去。
歡樂、看海、聽浪、險境、釣魚、奇岩地質景觀。
龍洞岬知名的岩場,擁有全台最堅硬的四稜砂岩,(鋼的硬度是5.5,四稜砂岩為7),其主要礦物組成為石英,含量高達82%。
龍洞灣岬雙觀景台。
觀景平台。
四稜砂岩,紅箭頭處稱為(龍洞)。
龍洞灣岬支線回和美國小。
回和美國小。
和美國小,往龍洞岩場。
龍洞岩場入口處的警語!
岩石行進路線畫有紅色箭頭。
龍洞岬突出的岩塊是屬於台灣最堅硬的岩石~四稜砂岩,因為質地堅硬,適合攀岩,所以成為知名的攀岩場。
我們不攀岩、不浮潛、不戲水!純賞四稜砂岩景觀。
眺望鼻頭角。
龍洞岩場海岸。
海浪衝擊的岩石!
龍洞岩場,原路回和美國小、龍洞漁港。
2020/03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