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黑枕藍鶲
學名:Hypothymis azurea,王鶲科黑枕藍鶲屬。
別名:染布鳥(台語)、黑枕王鶲。
台灣特有亞種。體長15公分,體態優雅,有「森林小精靈」之稱。
雌鳥頭至頸部為灰藍色,上嘴基部內側黑色,背部大致為灰褐色。
雄鳥上半身有亮麗的青藍色,前頸下有一黑色細橫帶,後頭有一黑斑,故名(黑枕藍鶲)。
綠繡眼(學名:Zosterops japonicus)是一種小型雀形目繡眼科鳥類,平均壽命約15年。中國稱暗綠綉眼鳥,台語稱青笛仔、青啼仔,廣東人多稱其為相思仔、白眼圈。日本稱為目白。其他俗名包括繡眼兒、粉眼兒、粉燕兒、白眼兒、白日眶等,是中國著名的玩賞鳥類。
親鳥為一夫一妻制,雙親共同育雛。雛鳥為晚熟性,孵出後10-11天即可離巢。雛鳥離巢後隨著親鳥一起活動覓食,不同家族間再度集結為鳥群,幼鳥在鳥群間很快學會覓食的能力。(維基)
綠繡眼是鳥群,一起活動覓食。
黑枕藍鶲則是成對出入。
保育狀態:
黑枕藍鶲在台灣的數量還算普遍,並無嚴重的生存威脅,未列名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育類鳥種名錄。
黑枕藍(王)鶲在台灣屬於留鳥,為台灣的特有亞種。在台灣的分布很廣泛,但是各地的數量並不很高。
黑枕藍鶲築巢。
綠繡眼趁黑枕藍鶲不在,拆黑枕藍鶲的巢,將枯枝枯草帶走,築自己的巢。
黑枕藍鶲的巢如果被綠繡眼拆得嚴重,則會棄巢,異地再築新巢。
黑枕藍鶲的繁殖季主要是在4月至7月之間,但有些個體較早開始繁殖,4月已有幼鳥。杯狀的巢築在樹枝分叉的地方,可能位於樹冠層中,也可能在灌叢裡,外層是樹葉與苔蘚等用蜘蛛絲纏繞築成,內部是撕成細條的草葉。一窩通常3枚卵,卵殼白色有紫褐色斑點,由雌雄親鳥分擔孵卵與育幼的責任,卵孵化需要14天,幼鳥10天即可離巢。
以上綠繡眼、黑枕藍鶲照片多次拍攝於台北植物園。綠繡眼、黑枕藍鶲資料、習性取自網路。
2021/05/26
全站熱搜